预制菜的官方定义和大众认知不同,要求不添加防腐剂
本文转载于9090社区,帖子链接:https://yy9090.top/thread-583798-1-1.html
作者: 一叶知秋叶原 时间: 2025-9-14 18:13什么是预制菜?
2024年3月21日,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出台《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,其中明确: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,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,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,不添加防腐剂,经工业化预加工(如搅拌、腌制、滚揉、成型、炒、炸、烤、煮、蒸等)制成,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,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、运输及销售条件,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。
怎么理解?添加了防腐剂的,都不算预制菜?
如果炒一盘菜,然后加入防腐剂,用容器包装好,保质期6个月,这种反而不算预制菜?
那这算什么菜?
还是我理解错了?
作者: 路过洛阳沙漠 时间: 2025-9-14 18:46
方便面是不是预制菜
作者: 数码爱好者 时间: 2025-9-14 18:52
在小红书上面,看到西贝老板以前承认是预制菜的视频图片被网友挖出来了,现在不承认了,只能说凡在网上走过必留痕。
作者: 一叶知秋叶原 时间: 2025-9-14 18:57
数码爱好者 发表于 2025-9-14 18:52
在小红书上面,看到西贝老板以前承认是预制菜的视频图片被网友挖出来了,现在不承认了,只能说凡在网上走过 ...
现在问题是,预制菜的官方定义是不加防腐剂的
那么饭店只要加一点防腐剂,就可以正大光明地宣称“不是预制菜”
作者: dunkel 时间: 2025-9-14 19:05
加了防腐剂的,是比官方定义的“预制菜”更加“垃圾”的存在。
官方的这个“预制菜”的定义,应该还是有些粗糙了,没有区分开“预制菜”和材料的预备,之间的区别
作者: wangcg7 时间: 2025-9-14 20:57
今天人民日报还专门说了预制菜的定义,中央厨房出来的不是预制菜
作者: yanxin 时间: 2025-9-14 22:13
不是要求不添加防腐剂,而是添加防腐剂就不属于预制菜
作者: yanxin 时间: 2025-9-14 22:15
wangcg7 发表于 2025-9-14 20:57
今天人民日报还专门说了预制菜的定义,中央厨房出来的不是预制菜
预制菜标准不包括中央厨房,明显就是相关利益方不同意把中央厨房纳入预制菜范畴来管理
作者: IDS 时间: 2025-9-14 22:20
总局官网:https://www.samr.gov.cn/zw/zfxxg ... 00f3d3da33a4b.html. “考虑到连锁餐饮企业广泛应用中央厨房模式,其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、半成品、成品菜肴,应当符合餐饮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。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,不纳入预制菜范围。”
通知里对预制菜的定义中,最后那个词是“预包装菜肴”。中央厨房的从法规上就没有生产预包装食品的资质,所以才会把中央厨房从预制菜里排除.....
真正的中央厨房,属于分公司性质,没有独立开票资格,不具备销售资格,不具备预包装食品生产资质,拿不到SC。
但有一说一,老贾那个显然不是中央厨房资质。
作者: 一叶知秋叶原 时间: 2025-9-14 22:49
yanxin 发表于 2025-9-14 22:13
不是要求不添加防腐剂,而是添加防腐剂就不属于预制菜
问题就在这里
普通人的认知里,菜就分成两种:现炒的和预制菜
而现在连锁饭店出现了第三种:既不是现炒的,也不是官方定义的预制菜
但在宣传的时候,连锁饭店刻意引导“我不是预制菜”=现炒的菜
作者: 一叶知秋叶原 时间: 2025-9-14 23:00
一盘“现炒”的菜肴,在食客的想象中是厨师挥汗如雨的杰作,但在国家标准那冰冷的定义下,却可能与“预制菜”划清界限。这并非什么哲学思辨,而是罗永浩与西贝那场轰轰烈烈的“预制菜之争”所揭示的残酷现实。国家六部委对预制菜的官方界定,将中央厨房出品的菜肴排除在外,这与普罗大众将任何工厂预加工食品都视为预制菜的朴素认知,形成了令人咋舌的巨大鸿沟。这种定义上的错位,不仅让舆论场硝烟弥漫,更像一把钝刀,缓慢而坚定地切割着餐饮行业的透明度,让消费者在“吃什么”与“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”之间,陷入了薛定谔式的困境。
这场争议的核心,无疑是预制菜那模糊不清的定义。2024年3月,六部委联合发布的《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试图一锤定音,明确预制菜需“不含防腐剂,经工业化预加工,加热或熟制后食用”。然而,魔鬼藏在细节里——《通知》同时将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、净菜类食品以及速冻面米食品等主食类产品排除在预制菜范畴之外。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正是以此为“尚方宝剑”,坚称其门店菜品“100%不是预制菜”,因为中央厨房仅进行初步加工,真正的烹制环节仍在门店完成。但这种“官方认证”在民间却遭遇了滑铁卢:艾媒咨询数据显示,高达70%的消费者认为,只要是中央厨房或食品工厂预加工的食品,都应被视为预制菜。这种“国标”与“民意”的南辕北辙,使得官方定义在消费者心中难以服众,反而成了餐饮企业“沉默”使用预制菜的温床,滋生了信任危机。
作者: 一叶知秋叶原 时间: 2025-9-14 23:09
IDS 发表于 2025-9-14 22:20
总局官网:https://www.samr.gov.cn/zw/zfxxgk/fdzdgknr/xwxcs/art/2024/art_0689017d44944810a6300f3d3da3 ...
或许中央厨房这个概念并没有准确的定义呢
真正的中央厨房生产的半成品是以什么形式送达门店的呢?
不用包装起来?总有个存放容器吧?敞开式的?
还有时限呢?中央厨房可不可以先生产出半成品然后冷冻长期保存,等需要时再送达门店?
法规政策有没有要求中央厨房生产过程中不得加入防腐剂?
普通人的认知里,菜就分成两种:现炒的和预制菜
而现在连锁饭店出现了中央厨房这种东西:既不是现炒的,也不是官方定义的预制菜
作者: IDS 时间: 2025-9-14 23:53
中央厨房有独立的政策定义,经营主体中必须是xxx分公司(中央厨房)。你不了解不代表不存在,中央厨房的产品,不得上市销售,不得进入流通领域。拿不到sc证。中央厨房的出品也分常温,冷藏,冷冻,也是就是普通人理解的预制。但这东西叫预备。中央厨房只不过做了初步的粗加工,洗,切,分割,腌制。
预包装食品是法规定义,并不是字面理解。
按照现在当下普通人的目标,要现做。没问题。打个最简单的比喻,你到饭店炒一盘宫保鸡丁,按群众的要求,鸡要现杀,那么问题来了,先不谈价格,一盘宫保鸡丁用不了全部的鸡肉,那剩下的鸡肉肯定就要给下一份。这个鸡肉要么冷藏要么冷冻,那对下一桌客人来说,这盘宫保鸡丁算不算预制菜?避免这样的逻辑漏洞出现,就只有第一盘宫保鸡丁虽然只用一部分鸡肉,但要按整只鸡算,不用的直接报废。
普通人的普通理解没问题,但这种朴素的愿望,当下不可能实现。
作者: 莆田鞋微782551 时间: 2025-9-14 23:58
主要还是食品安全问题。 预制菜能做到食品安全,营养不流失太多然后口感也有,那大众也就不会这么顾虑了。
归根到底一是行业科学规范问题,二是监管问题。
作者: cdhunter 时间: 2025-9-15 00:04
莆田鞋微782551 发表于 2025-9-14 23:58
主要还是食品安全问题。 预制菜能做到食品安全,营养不流失太多然后口感也有,那大众也就不会这么顾虑了。
...
预制菜本来就能做到你说的这些,而且有监管的前提下只会比现炒更安全,现在一方面是预制菜被黑作坊料理包划等号污名化,另一方面大众根本不接受,只认先炒
作者: 8849 时间: 2025-9-15 05:39
菜没预制,但是原料预制了,实际保质期如下:
1000000951.jpg (180.24 KB, 下载次数: 0)下载附件2025-9-15 05:38 上传
作者: yanxin 时间: 2025-9-15 07:48
8849 发表于 2025-9-15 05:39
菜没预制,但是原料预制了,实际保质期如下:
西贝的逻辑是,预制原料,不是预制菜
作者: 一叶知秋叶原 时间: 2025-9-15 07:52
cdhunter 发表于 2025-9-15 00:04
预制菜本来就能做到你说的这些,而且有监管的前提下只会比现炒更安全,现在一方面是预制菜被黑作坊料理包 ...
有没有一种可能,各方面都很规范的预制菜成本比现炒的还高,更贵?
我还不如吃现炒的
就好比复原乳比鲜奶更贵?
作者: yanxin 时间: 2025-9-15 08:02
一叶知秋叶原 发表于 2025-9-15 07:52
有没有一种可能,各方面都很规范的预制菜成本比现炒的还高,更贵?
我还不如吃现炒的
就好比复原乳比鲜奶 ...
规范,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也是一种成本
本文转载于9090社区,帖子链接:https://yy9090.top/thread-583798-1-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