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明清两代,人口几何数级爆发式增长

2025-09-29点滴生活3

本文转载于9090社区,帖子链接:https://qq9090.top/thread-584989-1-1.html

作者: 阿里克斯    时间: 2025-9-28 08:07
是因为美洲高产作物的引进么?人家前面地理大发现、开始了大航海时代,开疆扩土,冒险创新,这边在固步自封、夜郎自大
作者: qtom    时间: 2025-9-28 08:13
从某个角度来说,生活不好才要出去闯,生活好哪个愿意冒险出去打拼呢?过去中国只要是统一时代老百姓活的比同时代西方要好。
作者: a1a    时间: 2025-9-28 08:13
儒学发展的必然结果
作者: 笨熊    时间: 2025-9-28 08:15
不打仗,没天灾,基本增长都很快。
作者: 香乳已摸    时间: 2025-9-28 08:27
主要被满清耽误了吧,外族统治者对汉族老百姓防范太紧了
作者: teleyoung    时间: 2025-9-28 08:41
就是玉米 土豆的广泛播种,保证饿不死人,但是吃不饱
作者: 大白    时间: 2025-9-28 08:43
有个人把红薯从南洋偷带回来了
作者: 大可Darco    时间: 2025-9-28 08:43
农业大国,只要有足够的粮食,就会有相应的人口,又不搞计划生育。
作者: 广林居士    时间: 2025-9-28 08:57
本帖最后由 广林居士 于 2025-9-28 08:58 编辑

https://tv.cctv.com/2025/05/03/V ... XXUGcp1250503.shtml

[百家讲坛]陈振龙从吕宋把红薯带到中国

https://content-static.cctvnews. ... 6694813637881842931

甘薯原不产于我国,16世纪末由长乐人陈振龙从“外番”引进,故称“番薯”。 400多年前,陈振龙从菲律宾引种番薯,并且其后代致力番薯培育推广,历经170多个春秋,为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。陈振龙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“甘薯之父”。

陈振龙(约1543—1619),福州长乐县青桥村人(今福州市长乐区鹤上镇青桥村人),自幼饱读经书,年未二十中秀才,后乡试不第,遂弃儒从商,到吕宋岛(今菲律宾)经商。振龙见当地到处种有朱薯,可生吃也可熟食,容易种植。他以敏锐的眼光认识到朱薯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,联想到家乡“闽都隘山阨海,土瘠民贫,赐雨少愆,饥馑存至,偶遭歉岁,待食嗷嗷”,若把朱薯引种乡土,将是一件造福万民的大好事。于是,潜心学会了朱薯种植之法,等待时机。

明万历二十一年(1593年),50岁的陈振龙不顾当地西班牙殖民zhèng fǔ不准带朱薯出境的禁令,将薯藤绞入吸水绳中(另有“编入藤篮”“封装于竹筒中”等说法),藏匿于船中,经七昼夜航行,终于将薯种带回故乡福州。

这一年大旱,田园绝收,民不聊生,福建巡抚金学曾为此大伤脑筋。陈振龙让其子陈经纶向巡抚金学曾呈报《献薯藤种法禀帖》,汇报其父带回薯藤的经过,并说明吕宋种植朱薯之利,建议试种朱薯以解粮荒。金学曾对陈振龙涉险带种而归的义举大为称赞,命其觅地试种。陈振龙父子依照土人传授种植之法,在达道铺纱帽池舍旁空地试种。7月份种下去,4个月后启土开掘,朱薯子母相连,小者如臂,大者如拳,味同梨枣,可以充饥。陈经纶再上《献番薯禀帖》,称番薯适合东西南北种植,恳切请求金学曾“乞广生民计,通饬各属效文栽种,以裕民食”。金学曾采纳建议,通令各地如法栽种,大获丰收,闽中饥荒得以缓解。闽人感念金学曾之功,将朱薯改名金薯,又因来自“番国”,俗称番薯。

陈振龙的后代子孙“克承世业”,一家七代不仅积极致力于番薯的引种、推广,还将种薯技术传授亲戚朋友,把番薯推广到更多的地方,功绩卓著,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农作物推广世家。

陈振龙的曾孙陈以柱在浙江省鄞县试种番薯,还将薯种与种植技法传授给莆田人徐缓携往江浙传植,把番薯从闽中推广种植到长江流域。

乾隆年间,陈振龙五世孙陈世元携同好友余瑞元、刘曦把番薯引种到山东,在北方各地推广。他不仅赠送薯种和传授技法,还四处自费张贴招贴,动员百姓种植番薯。汇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甘薯专著《金薯传习录》,该书保存了番薯从国外引种并推广到全国各地的历史资料,是宝贵的农业科学史文献。另据四川地方的方志记载,当地的番薯是由陈世元的朋友引种、推广的。

陈世元的三个儿子陈云、陈燮、陈树继承父志,利用在各地经商的机会,将番薯推广种植到了河南、河北、北京一带。

番薯极易种植,产量极高,成了百姓的重要口粮。若遇旱涝歉收的年岁,番薯更是百姓度荒解饥的重要食物。古籍记载,荒年时,“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”。从明朝万历二十一年(1593年)番薯传入我国,到清朝乾隆五十一年(1786年)zhèng fǔ下令全国推广番薯,这近二百年是中国历史上人口增长的高峰期,粮食供给压力增大,自然灾害频仍,百姓常受饥荒之苦。番薯的种植有效地解决了日益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,也推动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土地的开发和利用,加快了这一时期社会人口的增长。

著名历史学家夏鼐《略谈番薯和薯蓣》一文指出:“我国的人口,在西汉末年便已接近六千万,到明代极盛时仍只有六千万有零,清初以战乱有所减少,但是到乾隆六年(即1741年),便达一万万四千余万,道光十五年便增至四万万以上。这样的人口激增,虽然与版图的扩大、田地的开辟,及赋税的改变都有关系,但是与明朝晚年输入原产于美洲的番薯,恐关系更大。”

新中国成立后,红薯种植食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。从四万万同胞的人口基数增长至八亿工农群众,作为经济尚不发达时期的代粮“重器”——红薯扮演了重要角色。待到1978年改革开放时,据农科专家测算,“今日的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甘薯生产国,产量占全世界的百分之八十三”。而当时的中国人口,也将突破十亿大关。


陈振龙及其子孙虽出身布衣,商贾为业,却一心情系民生,花费了七代人的心血,引种、推广种植番薯,终有所成,泽被苍生,功德无量,为后人纪念。晚明史学家何乔远曾作《金薯颂》称赞陈振龙引种之功。清代中期,百姓在福州、福清等地建报功祠,主祀金学曾,配享陈振龙、陈经纶、陈世元。

清道光十四年(1834),福州人民为了纪念陈振龙和金学曾大力推广种植番薯的功绩,在乌山建“先薯亭”。1957年,福州市人民zhèng fǔ又重修了“先薯亭”。今天,我们仍可以看到亭前悬有一幅黑漆烫金刻制的楹联,联曰:引薯乎遥迢德臻妈祖,救民于饥馑功比神农。
作者: 水西门庆    时间: 2025-9-28 09:10
香乳已摸 发表于 2025-9-28 08:27
主要被满清耽误了吧,外族统治者对汉族老百姓防范太紧了
大明朝从老朱开始就片船不得入海了,朱重八把老百姓当成游戏里采矿的农民,世世代代禁锢在土地上,永远干这个工作,为大萌发光发热。

作者: 老船长    时间: 2025-9-28 09:21
儒家文化,农耕文明,随着粮食产量提升,土豆、玉米、红薯等引进,只要不打仗有的吃,那就玩命生。
作者: 横刀立马    时间: 2025-9-28 09:45
我们康乾盛世的时候,老百姓生活水准还不如 美国奴隶:汤姆叔叔的小屋里的描述呢!!!!汤姆大伯的小屋是用圆木头盖的,紧挨着“大宅子”(黑人最喜欢这样称呼东家的住屋);门前有一个整齐的小菜园。由于精心栽培,每年一到夏季,这里的杨梅。覆盆子和各种果子。菜蔬总是长得十分茂盛;花园的前沿开满了大朵鲜红的秋海棠和本地一种多花蔷薇;它们错杂地交织在一起,把那些粗糙的圆木头全给遮盖起来了。夏天,这里还盛开各种鲜艳的年生花,诸如金盏花。牵牛花。茉莉花等等,在菜园的一角争妍斗艳。这些花都是克萝大娘的喜悦和骄傲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屋内还有壁炉   在屋子的一个角落里摆着一张床,床上整整齐齐地铺着一块雪白的床单,床前铺着一块相当大的毡毛地毯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看看我们也就20年前才开始奴隶般待遇。。。
作者: 炒面爷    时间: 2025-9-28 09:56
马尔萨斯人口论
作者: norakong    时间: 2025-9-28 10:07
历史书上还强调了一条鞭法、摊丁入亩的作用,人头税也是影响人口数量的因素。
作者: 冷眼江湖    时间: 2025-9-28 10:24
两个原因:1,地理大发现,物种交流 极大的增加了农作物的品种和产量,2,康雍时期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及摊丁入亩,取消人头税,隐瞒人口的现象基本消失。
作者: njalin    时间: 2025-9-28 10:30
传宗接代是那时的最大事,有充足的粮食,没有战争,人口自然就多了

本文转载于9090社区,帖子链接:https://qq9090.top/thread-584989-1-1.html

“为什么明清两代,人口几何数级爆发式增长” 的相关文章

看了版里帖子,小红书什么情况啊

作者: 香乳已摸    时间: 前天 20:26标题: 看了版里帖子,小红书什么情况啊我打开看了一下,一半是英文的。咋回事呢?作者: 探花小生    时间: 前天 20:29TikTok 占领red...

每到期中期末,无非就是这些话题,成绩好坏何去何从

作者: 阿里克斯    时间: 3 天前我也知道,坛内绝大多数都是中产及以上的人群,吃了几十年改革开放的红利,基本都是人中龙凤,非富即贵,要不就是有一官半职,要不就是有相当的积累,但是东大的状况大家也...

初一期末成绩出来,历史不及格

作者: gigi40995    时间: 4 天前其他都还可以,就是历史不及格。关键是,我昨晚看了考卷和答卷,我觉得就这份历史考卷让我考还不如小孩,大题都是要自己分析的题型,完全不是以前科普知识类型的...

天塌了,居然分期能够二十几万买下XC60和Q5L落地了

作者: 阿里克斯    时间: 3 天前如今豪华车怎么跌成这个样子,我以前二十几万买个本田,现在居然能够买沃尔沃和奥迪中型SUV.了,简直超乎想象作者: honey2004    时间: 3 天前20...

以前家里的电视上也有过这样的天线

作者: npcjy    时间: 4 天前image.jpg (115.68 KB, 下载次数: 0)下载附件4 天前 上传作者: 数码爱好者    时间: 4 天前买过001天线,还能插电带放大功能...